“東水北桂趙,西水上洋姚”。這句一直在陽江流傳的諺語,說的就是當?shù)氐膬纱蠹易澹渲幸粋€指的就是北桂自然村的趙氏一族。細究這北桂自然村的趙氏一族,是宋代的皇族后裔,后來因為戰(zhàn)亂避禍,遠遁于廣東這個偏遠的小村莊里。
隨著朝代的更迭,近代的戰(zhàn)火不斷,這個古村落雖然受到了戰(zhàn)火波及,所幸沒有受到太多的損毀,還是完整地保存了下來。而在村莊里綿延的趙氏一族也能持續(xù)至今,到如今已經(jīng)是第三十六代了。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個生活著皇族后裔的南宋古村。

廣東有個南宋古村
北桂自然村隸屬于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qū)新洲鎮(zhèn)北桂村委會,位于新洲鎮(zhèn)的東北部。與恩平市橫陂鎮(zhèn)交界,與陽東、臺山也有交界之處,可謂是當?shù)氐摹敖鹑恰钡貐^(qū),距離新洲鎮(zhèn)鎮(zhèn)中心約18公里。
北桂自然村坐北向南、三面環(huán)山、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北邊有馬廟山和橫河山,東面是虎山,南面的山則是牛欄山,村中的北桂河自西向東、奔流不息、潺潺入海。數(shù)百年來,這條流經(jīng)北桂自然村的河流孕育著生活在這里的人們。

北桂自然村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古老村落,始建于南宋末年,距今有700多年的歷史了。
趙氏一族是北桂自然村的大族,祖上是宋代趙氏皇族的后裔。擁有700多年的北桂自然村不僅歷史悠久,還曾經(jīng)商貿往來、十分繁華。
但是,朝代更迭、時光荏苒,宋代朝廷早已成為史書上的記憶,而北桂自然村的繁華也早已不復往昔,卻沉淀出了獨屬于這個古村古樸、恬靜的天然之氣。

近年來,隨著各地政府對古村落的維護、保護,越來越多藏在大山里的古村落再次展現(xiàn)在世人眼前,這個建于南宋末年的北桂自然村就是其中之一。
越來越多的人對北桂自然村慕名而來,在古村落中暢游,與古圩碉樓、古樹長河、庭院建筑進行一次時光的邂逅,親身體驗一下百年古村落的盎然情誼與古意綿綿。
北桂自然村不止風光秀美,更有特色的就是歷史延續(xù),居住在北桂自然村的宋代皇族后裔延續(xù)至今已經(jīng)是第36代了。

北桂村的皇族后裔
說起北桂自然村的歷史,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村中最大的姓氏一族——趙氏。趙氏一族在明清時期,家世十分顯赫,在當?shù)厥亲畲蟮募易逯?。要說這趙氏一族的歷史不僅有族譜史書記載,其祖先更要追溯兩宋時期。
根據(jù)《趙氏族譜》上的記載:卸任后,崇垓公始遷北城大岡村,后居于南恩喬馬四圖紫羅官山,崇垓公是北桂趙氏陽江始祖。
十世必鎏公與十一世進元公避元禍匿居于南恩喬馬一圖北桂村。自必鎏公、進元公入居北桂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后裔一直在北桂鄉(xiāng)(喬馬一圖)一帶繁衍生息,現(xiàn)已傳至三十五世……

由此記載,追溯史書可查,北桂自然村趙氏一族先祖是宋太宗趙匡義長子漢王趙元佐的后代子孫。一世祖至四世祖的幾代人居住在汴宋(現(xiàn)在的河南省開封市),五世祖修武郎士聰公開始南下,其后代經(jīng)歷過多次的舉家遷徙。
到了九世祖崇垓公這一代,因為崇垓公曾經(jīng)被調任廣南東路任三州牧,這才使得趙氏一族留在了現(xiàn)在新洲鎮(zhèn)一帶生活。
他卸任后,趙氏家族也沒有離開新洲鎮(zhèn)一帶。其子孫時期,南宋走向衰敗,元朝崛起,宋元交戰(zhàn),后代避禍至北桂村,就再也沒有離開過。

據(jù)《重修大宋皇孫趙崇垓公墓志》上記載:1267年,趙崇垓在南恩陽江喬馬四圖紫羅官山病逝,壽享八十二歲。
趙崇垓逝世后跟妻子譚氏恭人,合葬于喬馬四圖紫羅山獅子鼻旺地,他們的墓室叫做“翻山鳳”,又叫“鳳山”。
崇垓公和妻子的這座合葬墓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后曾多次被嚴重損毀,古墓周圍曾經(jīng)一度雜草叢生,無人維護,甚至辨別不出墓主身份。
但是,當時的大隊在水利挖掘施工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古墓的地下室,這才引起了當?shù)卣年P注。
《在北桂自然村申報廣東省古村落專題片》中,村民趙計周老人這樣描述,當時他們一行人看到地下室內的場景。

“地下室里面,有一個用宋朝時大塊的古磚拱成一個圓拱形的門口。挖到下面看到這個拱形的門口時,大家看到里面黑乎乎的,不知其中的情況,就都不敢進去。
只有一個老人膽子比較大,就進去看看,但是也不敢進的太深。在剛進去三米深左右的地方,他就被一個東西絆倒了。他拿起來一看,竟然是一個坤甸木做成的銅盤。
里面有幾個茶杯、碗、筷子、古鐘,還有前人為了紀念崇垓公用的石橋,還有用花崗巖打造的官帽和官轎。那個官帽非常大,有一米多寬?!?/p>

因為,趙氏后代至今不同意將崇垓公的墓葬挖開,專家無法深究古墓內的詳細情況,對崇垓公古墓內情況的了解僅限于此。
在2010年,臺山市海晏陽江市北桂趙氏子孫在古址重修了崇垓公公墓,這才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崇垓公墓。
趙氏子孫每年清明時節(jié)都會到墓前進行拜祭,因為趙氏子孫后代繁衍眾多,臺山、北桂,甚至海外還有很多趙氏子孫,因此拜祭隊伍浩浩蕩蕩,拜祭儀式非常隆重。

北桂傳統(tǒng)建筑碉樓
北桂自然村不只歷史悠久,建筑還大多保存著當年的樣子。最有特色、最別具一格的要數(shù)村中的碉樓。這些碉樓都建于民國時期,建筑特色中西合璧。
碉樓當中的佼佼者要數(shù)趙善驅泰康樓,永昌堂和霧滋堂,此外,還有松桂樓和廣來堂。
其中,松桂樓是私人住宅,廣來堂曾經(jīng)是村中的藥房。在戰(zhàn)火紛飛、盜賊橫行的年代,這五座碉樓擔負著保衛(wèi)村民生命、捍衛(wèi)北桂村平安的重任。

泰康樓建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屋主趙善驅走街叫賣、勤儉持家,最后富甲一方時所建。泰康樓整體建筑十分氣派,這是一座四層高的碉樓,墻體由黃崗巖和青磚交替砌成。
一層是花崗巖長石條,二三四層是青磚,這種建筑方式名為“方針站腳”,這種建筑方式十分堅固。
泰康樓一樓的門口有一副對聯(lián),“泰應長庚凝瑞氣,康居戊己接祥云”,橫批則是“泰康樓”,這幅對聯(lián)表達了主人祈求吉祥安康的愿望。

在村東閘門口,正對著門口就有一個兩層建筑“永昌堂”,也叫作“趙鉉書室”。這棟大樓建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是全村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是村中最能體現(xiàn)文化底蘊的碉樓。
現(xiàn)如今,“趙鉉書室”建筑的顏色褪去不少,部分地方還有些發(fā)黑,但整體建筑外貌卻依舊端正氣派。
融合了騎樓和羅馬柱建筑的藝術,給北桂這個偏遠的小山村增添了西洋與現(xiàn)代相結合的氣息。
“趙鉉書室”的二樓樓頂還殘存著模糊的“永昌堂”三個大字和朱雀印記。一樓大門兩側有一副對聯(lián),字跡清晰可見,“文章趙翼家聲遠,舉目河山氣象新”。
上聯(lián)說的是跟北桂趙氏后人同宗同源的清朝文學家、史學家趙翼,下聯(lián)是描寫了當時的太平盛世、安居樂業(yè)的場景。

永昌堂的屋頂是杉木紅瓦建造,碉樓墻體有青磚堆砌而成,在樓梯附近的木板上有“型任”、“講讓”四個清晰的、紅色的大字。這座碉樓不僅承載了趙氏一族的歷史,還承載了紅色精神。
在1945年到1949年期間,北桂自然村和永昌堂還是當?shù)馗锩鶕?jù)地中心,當?shù)厝罕娛謸碜o游擊隊的領導來這里戰(zhàn)斗,在糧食、金錢、槍支等方方面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為陽江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霧滋堂是這五座碉樓中建造最早的,這是一座四層高的青磚結構建筑。

四面墻上都均勻分布著槍眼,樓頂兩側有類似騰云樣式的裝飾,與中間的鑊耳相映成趣,盡顯嶺南建筑風味。碉樓初建時,側面還刻著國民黨的黨徽,現(xiàn)今已經(jīng)模糊不清了。樓內二、三樓的天花板上,還留有當年英文報紙的殘跡。
至今為止,霧滋堂在北桂屹立已有百年,它的主人是北桂自然村的文化人趙戰(zhàn)秋。趙戰(zhàn)秋是孫中山的同窗,也參與了推翻清政府的運動。戰(zhàn)后,返回北桂修建了這座碉樓。碉樓修建成后,趙戰(zhàn)秋也曾受孫中山委任隨軍廣州。
但由于副將慘死于蔣介石之手,趙戰(zhàn)秋最終心灰意冷,選擇隱居于此,不問戰(zhàn)事,專心建設新洲。

憶舊時光創(chuàng)新發(fā)展
在北桂自然村的東西閘門上,各題有“北桂”兩個字,這兩個字是出自清末的舉人趙芷蕭之手,原來取名“北桂”也是有一定緣由的。
很久之前的北桂自然村人煙稀少,沒有人耕種田地。但是,陽江縣政府經(jīng)過調研,認為北桂自然村土質較好,適合種田。于是,就組織發(fā)動當?shù)卮笞遐w氏后人管理北桂的土地。
這樣,陽江北邊有一塊“貴地”由此得名“北貴”。但是,當時的“貴”是貴州的“貴”,后來人們覺得“貴”字不太洋氣,就改成了現(xiàn)在的“北桂”二字。

北桂自然村中,青磚砌成的古井、砌磚瓦房的古屋、巷道幽深……無一處不體現(xiàn)著這座古村的幽靜古樸。村中正中央的兩排古屋所夾著的古巷就是鑊耳巷,是當?shù)卮碇哔F的一條古巷,建于清朝年間。
兩排的古屋在水碑頂部兩側都建有鑊耳一樣的圓拱,在當?shù)兀匚缓芨叩娜瞬趴梢越ㄔ?span id="0l2ln9t"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3079726" qid="6595706597450716429" mention-index="0">鑊耳屋。
但是,現(xiàn)在鑊耳已經(jīng)都沒有了,因為年代久遠,這里的房屋基本上都被重新修建過。重建的房屋拆除了鑊耳,只留下了古墻。

村場的東邊是歷史悠久、聲名遠揚的河仔古圩,在北桂自然村建成不久就有了河仔圩,這是由北桂的有錢人開的圩。在艱苦閉塞的年代,各地之間物資交流多有不便,所以北桂村民把趁圩(是現(xiàn)在趕集市的意思)當成了樂事。
河仔圩位于北桂河畔,地理優(yōu)勢很是得天獨厚,又因為水運交通發(fā)達,曾經(jīng)盛極一時。每逢“三、八”圩日,恩平、臺山、陽江三個縣的人都來趁圩。
因此,這三個縣也因河仔圩聯(lián)系緊密,至今,北桂還流傳著“一朝走過三個縣的說法”?,F(xiàn)在,古圩舊址還有當年的商鋪。

北桂的繁榮已成昨昔,因為交通不便、深藏大山,北桂自然村的經(jīng)濟一度落后。
但是,近年來,隨著各地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北桂自然村在珠海市金灣區(qū)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依靠著自己的綠水青山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脫貧路。制定了挖掘歷史文化、開發(fā)鄉(xiāng)村旅游,用旅游業(yè)帶動服務業(yè)。
這其中,還有行業(yè)帶頭人趙汝平,不僅出錢出力,為家鄉(xiāng)解決基礎設施問題,還建立公司和合作社,大力開發(fā)鄉(xiāng)村旅游項目。
聘用當?shù)剞r(nóng)戶工作的同時與農(nóng)戶簽約,提供技術服務、延長農(nóng)產(chǎn)品產(chǎn)業(yè)鏈。將種植和觀光、產(chǎn)業(yè)和旅游結合起來,真正讓綠水青山成為了金山銀山。

結語
隨著廣東省著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古村落,北桂自然村完好的古代建筑,古香古色的街道布局,濃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都脫穎而出,深受專家好評。
該村最終被評為了“第四批廣東省古村落”,為北桂自然村未來的旅游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希望更多這樣承載文化與歷史的古村能夠被挖掘和保護,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 資料來源:陽東區(qū)地方志辦公室,【陽江村情】陽東區(qū)北桂村·彌漫著皇族氣息的寶地(報道)陽江新聞,2020年1月8日
- 茹正榮,陽東兩村獲評廣東古村落(報道)陽江日報,2015年02月18日
- 閆瑩瑩,北桂扶貧那些人和事<期刊>·社會科學Ⅱ輯;·經(jīng)濟與管理科學·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源流》,2018年.10期16_17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容發(fā)貨聯(lián)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wǎng)絡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lián)盟引流學習;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