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前,蘇聯(lián)設計師維克托.尼古拉耶維奇.別利亞耶夫已經有了多年的飛機設計經驗,他在20年代就設計建造了一些滑翔機,還對飛翼布局有所研究,他在30年代將雙機身概念與飛翼布局相結合,希望打造一種具備遠程高速飛行能力的飛機,DB-LK即是這種思想的產物。
DB-LK是一種轟炸機,原本打算將它設計成一種客運飛機,1938年時改為高速遠程轟炸機,原型機在1940年交到蘇聯(lián)空軍研究所進行測試,一時引起眾人的興趣。
DB-LK的氣動布局十分特別,它的兩具機身在外形上類似于30年代的戰(zhàn)斗機,機身采用應力蒙皮,前方是發(fā)動機艙,原計劃在每具機身前方安裝一臺M-88行星發(fā)動機,因為這種發(fā)動機尚處于研制之中,因此原型機上實際安裝的是M-87B,單臺輸出950馬力,每臺驅動三槳葉螺旋槳。
兩個機身中段之間使用帶有升力的結構相連,機身外側各自延伸出機翼,機翼前緣前掠,并有輕微的上反,而翼尖部分又向后歪曲,機翼采用鋁合金蒙皮,后緣部分的襟翼等采用織物蒙皮。飛機在中軸線上安裝大尺寸的單垂尾,水平尾翼安裝在垂尾上。起落架為后三點式,主起落架在發(fā)動機艙后方,尾輪在垂尾的下方。
飛機采用4人機組,每具機身有一個類似于戰(zhàn)斗機的艙室,以及一個大量透明的錐形尾部艙室,左側機身前方是飛行員,后方是導航員兼機槍手,右側機身前方是無線電員,后方是另一名機槍手,無線電員也有一套飛行控制設備,緊急的時候可以接手飛機。
轟炸機采用內置彈艙,可以掛載2000千克炸彈,它的自衛(wèi)武器為6挺ShKAS 7.62毫米機槍,其中兩挺固定安裝在機翼上向前射擊,另外4挺以2挺為一組安裝在機體后方,由導航員和另一名機槍手操作,負責保衛(wèi)轟炸機后方。
盡管DB-LK轟炸機在設計上很獨特,確實引起了很多研究人員的興趣,不過包括試飛員在內的專業(yè)人士對它的氣動設計仍有疑慮,試飛員M.A. Nyukhtikov一開始并沒有起飛,而是操作飛機進行多次快速滑行,期間也曾出現(xiàn)過起落架撞樹折斷的事故,不過這不算大問題,飛行測試證明該機擁有比較好的操作能力,升力、燃油效率比常規(guī)飛機更好,但它對重心變化很敏感,隨著燃油消耗、彈藥投放等引起的重心變化,飛機操控變得困難。
別利亞耶夫在1940年8月提出一個改進計劃,不過這個計劃里很多條款不太現(xiàn)實,例如使用1500馬力的M-81發(fā)動機替換M-87,修改飛機的襟翼、起落架、電氣設備等,改動之多幾乎是重新建造一架飛機,加上當時國際形勢緊張,該機沒有獲得機會繼續(xù)優(yōu)化。
DB-LK轟炸機空重約6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約10700千克,機長9.78米,高3.65米,翼展21.6米,最大飛行速度488千米/小時,最大航程2900千米,最大升限8500米。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容發(fā)貨聯(lián)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wǎng)絡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lián)盟引流學習;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